中秋

注:大四 (2008.10) 的时候在“中国古代文化”课上写的期中论文, 那时人在国内,虽然和家人不在一起,但总觉得有根线在牵着我们。现在身在美国,这根线长了许多,思念愈发的浓。

中秋在我印象中,是小的时候跑到姥姥家,从一大袋刚做好的月饼里取一个还热乎的放在嘴里,那时我们一家人还生活在小县城,总是快到八月十五的时候,收集好各种原料送到月饼坊,待做好了后再去取回来。因为家人总在一起,所以似乎不太强调团圆,但晚上还是会坐在一起,吃着素菜或者糕和月饼,然后听长辈们讲关于月亮的故事,然后会学着他们烧香,祭祀我不认识的神仙。

慢慢长大,随着父母来到城市里。自己已经渐渐淡忘农历的时候,父母还是会准确的数着每一天,等到快到八月十五,也总会有一些老家的人进城,稍老家的月饼给家里。父母总是吃家乡月饼吃的很香,而我却喜欢上吃城市里包装好的,两者原料上有不小的差异,我似乎有点媚外。但此时的自己,无论耳闻目染还是涉猎书籍,都已经晓得中秋是个阖家团圆的日子。即使平常也总是在一起,可是到了这一天,总还是觉得不一样,似乎多了很多刻意,去思考很多平时不去思考的问题。小学三年级开始去寄宿制学校,从那时开始,便开始理解中秋,晚上会吃着学校发的月饼,和同学一起看着月亮,想着家里。

说了这么多自己,无非是想说“中秋”在自己印象中,就是吃着月饼,思念家人或者家人团聚在一起。但通过查阅网上很多资料,开始对中秋有了更深的了解。

古代帝王有“秋天祭月”的礼制,而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,故名“中秋节”;也因其在秋季、八月,亦称“秋节”“八月节”“八月会”;而在这一天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的习俗活动,还称“团圆节”“女儿节”。而对于“中秋节”的起源,大致有三种说法: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、月下歌舞觅偶得习俗、古代秋报拜土地的遗俗。我想在我的家乡,山西北部地区,主要是沿袭第三种起源说法。因为就像之前所说,我会和长辈一起烧香拜神仙。这时想起,拜的神仙主要是在院子里的壁龛中的那尊,应该就是土地爷了。

中国大多传统节日都与祭祀有关,古籍记载中,从周代开始,每逢中秋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的活动。这是要设大香案,摆上月饼、西瓜、苹果、红枣、葡萄等祭品。其中月饼和西瓜则是必不可少的(此处引用网上文献,可是西瓜是汉朝才传入我国,所以这里应该存在问题),两者要切成莲花状。在月下,要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方向,红烛高燃,全家人一次拜祭月亮,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,无论在家不在家的都要分一份,大小要一样。由此可见古人如何的重视中秋。

窃以为,当今很多传统习俗都已经淡出人的视野,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,所有这些都被当作迷信来打压。然而一些“迷信”其实只是人们一种对于生活美好的愿望,一种祈望。

言归正传,在盛唐,中秋赏月、玩月颇为盛行,大概也是受了大唐开放娱乐的风气所致。到了北宋,每逢八月十五中秋之夜,京师满城人家,无论贫富老小,皆着成人衣服,焚香拜月许愿,祈求月亮神的福佑。南宋,民间以月饼互赠,取团圆之意,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,砌宝塔等活动。明清以来,中秋风俗更盛,许多地方还形成了烧斗香、树中秋、点塔灯、放天、走月亮、舞火龙等特殊风俗。

中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,意义非凡。今年,政府终于将这一天定为了法定节日。无论是出于人文,还是出于被邻国逼急了的文化遗产保护,老百姓们可以在这一天放松的和家人团聚,抑或在电话上不计时间的捞着家常。而我,在学校准备着十月的英语考试,忘了吃月饼,出去望着月亮,给家人发了短信。很平淡,但很想念他们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